Skip to main content

程序员如何成为专家

书中有云

田志刚老师《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书中介绍,成为技术专家,大致分为5个时期,如下

  • 探索期,对领域和行业知识的理论学习阶段
  • 新手期,掌握了理论后的实践阶段,大多需要人带
  • 胜任期,自己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做不到拓展和更多思考
  • 高手期,独立承担一个项目,有自己的经验套路,知道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等
  • 专家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想法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能够观察和审视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能做出建设性的决策,解决复杂问题。

吴军《计算之魂》书中,计算机工程师的分级准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有更深层次的抽象。

  • 五级,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和工作
  • 四级,能够用已知的最优方案,并指导他人一起完成有影响力的工作
  • 三级,能够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并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 二级,能够提出重要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问题,并解决它们,还能设计和实现别人做不出的产品,这一级的人作用难以替代
  • 一级,能够开创一个产业,或奠基一个科学基础

对比两本书,我们总结一个专家级别应该有什么特点,这里只提取关键字,这样就能更容易抓住重点,逐个击破

  • 独立
  • 最优
  • 方法论
  • 前瞻性
  • 创新性
  • 趋势
  • 决策
  • 指导
  • 市场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对于工作内容可以独自完成,在一些复杂的事务上有自己沉淀的方法论,可以辅助自己来选择最优解,对于一些新的技术趋势有自己前瞻性或者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可以站在行业的前沿做正确的决策,并可以指导影响他人一起更好的服务工作,做的产品并获得市场认可。 了解了什么是专家,那下面我们回归正题,来看下如何成为专家。

书中有道

要想成为技术专家,离不开三要素:

  • 学习
  • 实践
  • 思维

学习大家都会,可是如何正确的学习大多都不会,还记得我们的老师都是让我们努力学习,可从来没教过我们如何正确的学习,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知道学但不会,所以说会学习很关键,那么对于我们程序猿如何学呢?下面章节会揭晓,当然学习也离不开坚持,如果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估计也是学不成,你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惯性的,包括大脑,一个很好的保持持续学习能力的办法就是玩数独,建议你把刷抖音的时间来玩会数独,培养大脑思考、计算、记忆的能力,让它习惯输入和运算。这样你才能猴到老,学到老啊。 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只有实践才会有真理,如果你只是看和读,那么结果就是纸上谈兵,啥也不是。 另外思维决定了你的效率,正确的思维可以事半功倍,可以开挂,持续提升思维能力也是要不断迭代的。 有了这三要素我们就成了嘛?不行,因为这只是提高了你的个人能力,别忘了去影响他人,只有影响的人越来越多,你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IP,才是成为专家最终的本质。

学习

学什么

只有小孩子才会做选择,我们大人全都要。一句话体现了我们成人的辛酸,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全都要在学习上不合适,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无法保证什么都学,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讲,学习一定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那么选择正确的方向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辅助我们选择呢?当然有,掌握一种合理的学习框架,可以让你面对什么都无所畏惧。该学习框架如图: 任何内容的学习,你都可以套这个框架,基础理论:首先就是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核心理论等,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入门教材等。最新进展:学习完基础理论,你就可以直接去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最新发展一般来自新闻资讯,论文,案例等里面。专家学者:这个领域最牛的专家,他们关注什么,想什么,原来有什么样的成就和观点,你需要持续关注他们最新发表的文章,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报道。社区会议:除了读书看杂志外,也要学习怎么跟人交流,以前交流的方式通常是面对面,互联网时代大家可以选择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的形式。实验案例:通常理科、工科的是实验,而文科的是案例,你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知道人家的实验室怎么做的,你是否可以改进、验证。相关领域:该内容的相关领域都有哪些?许多创新可能会来自相关领域,你需要知道他们涉及哪些近或者远的内容。这个模型在任何时候套用,可以学UFO、学宗教、学材料学等等都是类似。

知道学什么了,怎么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呢

光知道学什么,也去付出行动学习了,可学完后呢?如何判断自己掌握了呢?作者告诉我们,想成为专家,对知识的掌握起码要达到四层,如图:

  • 第一层,知识是什么
  • 第二层,知道如何去做
  • 第三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
  • 第四层,知道如果用,为什么?如果不用,为什么?

在胜任期的人,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积累情境知识的经验,而高手则是掌握了大量情境知识,并能从更高层次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他们也掌握了第四层的知识。

怎么学

在掌握了学什么的基本框架,和能验证自己掌握的程度后,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怎么学才是最科学的。

学习的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于认知策略的监控、评估与调整。通俗的说,对于你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知道该用哪些合理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即时调整和选择相应的方法,在懈怠的时候能够主动去完成任务。背单词和古诗与学习物理定律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拿着学物理的方式来学习历史。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掌握大量关于认知的知识,即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流程、方法、注意事项、常规犯错等等。元认知大概包括如下五个活动 但有的人,学习目标很明确,每天都有大量的阅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了很多方法、模型。但为什么就是没有提高呢?其实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成人的新环境下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读书,听课,做练习,考试等。按照摩根·麦考尔等人在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提出的职场成人学习的70/20/10原则: 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个模型并不是严格比例的模型,对于不同岗位和职能来说,其比例范围并不严格遵守。但这个重要性的分布是合理的。即: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实践,其次是人与人之间工作场合的交流,而正式的培训上课的方式产生的作用与成人来说没有通常人们认为的那么大。这就告诉我们,对致力成为专家的人而言,除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外,更大的修炼在于解决问题,在于与同事、合作伙伴和领域岗位专家的交流上。 真正的学习除了需要重视实践以外,处理不同层次(新手、胜任、高手、专家)的人,其最佳学习途径也是不一样的。按照不同的分类,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学习途径 其实每个阶段的人学习途径重点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下面图中给你列出了每个阶段应该关注的学习途径。 当然任何框架模型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上图告诉我们的理解为侧重点就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习惯和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学习的实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组织成赋予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构,就是在学习者的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是由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组织的。它认为:“从人类的记忆看,除非把一件件事放进结构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记忆里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他关联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再记忆中仅有短暂可怜的寿命”。所有怎么建立起个人的知识体系呢? 有一种专家型的学习方法,简单分为三步:

第一、知识在大脑里的组织
  • 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分类
  • 对输入的内容进行摘要和提纲
  • 理清输入内容所处的层级
  • 对输入的内容概念化,归类到相对概念的分支

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说:对输入的内容,首先知道他属于什么领域,分门派类,然后提取重点,着重记忆,划分层级便于管理,最后能做好抽象,做好总结,以此来掌握该知识。

第二、基于理解的记忆

如果你能理解所输入的内容,其实更容易被记住,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去思考并于你之前的相关知识建立连接,寻找尽量多的可用线索,再进行必要的重复。当你去回忆的时候,某个线索忘记了,还有其他线索帮助你回忆。

第三、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对图像和图形的记忆更加敏感和深刻,就像你复看了10几年前看过的电影时,仍然能回想出很多画面的细节。这就提示我们,知识的总结也要善于图形化。

学习的遍历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你通常会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已经很专业,大部分项目都可以做了,不知道该学什么,也没有什么学习的动力,这种状态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包括我本人,尤其在工作3-5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还有什么难得到我的吗?其实不然,学无止境,为什么有这样的状态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你越是知道的多,你就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要遍历呢?其实就是找到,“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遍历的好处:

  • 清晰自己的定位;
  • 查漏补缺;
  • 形成行业或者领域的直觉;

如何遍历呢:

  • 快速看这个领域出版过的大部分书籍,书是最便宜的投资;
  • 将这个领域内的前100页论文扫描一遍,建议去谷歌或者百度学术;
  • 搜索引擎上的前100页内容,你会知道这个领域的新闻、动态、产品、服务、牛人、机构等;
  • 跟踪这个领域,每天关注这个领域的动态,包括新闻、会议、活动、论文等;

遍历不是一次就够了,需要不断地循环,只有这样你才能精益求精。

学习的知识体系

我们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和反思,当在某个领域积累的足够的知识,需要建立他们的关系,这就能形成个人在某领域的知识体系。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任何人都需要多个纬度的知识体系,处于不同的阶段的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作者给了几个点如下:

  • 搞定核心基础知识
  • 解决该领域复杂困难的问题,并深刻总结
  • 持之以恒的遍历

专业的知识体系,说白了就是要读大量的领域书籍,同时需要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并将他们抽象成简单的知识,再建立连接或者线索,让自己能轻松的记住,建立知识体系其实也就这样。

学习上唯一的捷径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每个人能借鉴和学习的范围是有限的,一般是通过亲戚、朋友、老师、同事,有许多有天赋的人因为没有机会学习,接触不到知识而被埋没,有了互联网,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借鉴和学习全世界的知识和经验,但这并非自然发生的:如何使用互联网,需要系统的学习和练习,而这种能力以其他能力为基础。而现状是,大部分人只是会看互联网,而不会用。在个人成长上来讲,如果说有捷径,那互联网可能是唯一靠谱的捷径。为什么这样讲呢?

  • 第一、互联网可以直接找到问题的答案,特别是中文课。
  • 第二、复杂问题可以从现象找到原因,再到答案。比如你检索‘左胸有点闷’,就可以找到专业的医生给你回答该问题。
  • 第三、互联网提供的大量的工具和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工具吧。

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能力,你如何学到老呢?而现实中,招人的单位总会考察应聘者的学习能力,想要成为专家,学习能力才是最基本的前提。作者从五个纬度介绍了我们成年人的学习能力,来随我一起看下。 通常来说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是将上面几点做得较好的人。但还有的人,上面五点做得都不错,但坚持不下去,为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坚持呢?

学习的坚持

首先我们来看下,一般在学习上能够持续坚持的人,大致有两类:

  • 内心足够强大,目前明确的人。
  • 竞争压力特别大的岗位和公司的人,就像在职场的程序员,也就是我们。

第一类人还是少数的,想必大多数都是后者,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没有好处,谁会去学呢?作者针对我们普通人,想了一个能持续学习的方法,如下:

学习的源和工具

特色
维基百科权威
百度百科、MBA智库百科前者速度快、了解内容可用;后者管理内容较多
知网(CNKI)、万方中文论文、期刊库,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进展
国家图书馆的数字馆有很多免费内容
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可以免费下载社会科学领域论文
台湾博硕士论文、台湾学术文献库台湾地区数据库
检索工具特色
谷歌搜索质量好
百度重复高,生活类内容优势
必应英文质量好,图片检索质量也不错
微博搜索找人、找线索、没头绪的时候可用
知乎搜索看观点,找线索
微信发现
百度学术搜长中文,速度快
谷歌学术英文内容优势大

小结

综上,作者赠送大家一份学习清单,来辅助我们高效的学习

实践

实践出真知,出真理,不经历风雨如何才能见得彩虹,没经历过复杂的项目,没解决过复杂的问题,也不会把干的活总结和讲出来,如何让别人叫你一声专家呢?那么下面就是教大家,如何实践、如何成长、如何总结,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专家。

只有干活才能成为高手

记得老师们总说,不要眼高手低,就是在教我们多多实践,多多练习,也只有经历了足够的实践,才会成为一位合格的高手。下面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观点。 第一、仅有很多知识是不够的 将知识输入自己的大脑知识第一步,只有经历过实践和验证才能真正实现飞跃,成为你的知识和能力,而干活实践的过程就是你学习和积累情境知识的过程。 第二、干活是成长的终极武器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没中断学习,但为什么感觉没什么长进?分析和思考能力也不行,甚至很多还做的不够好,本质上讲,掌握知识离不开实践,只有干活才是有所成就的终极武器,而读书学习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再本末倒置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最早的三个程序员之一,多隆曾被人问到:“你是如何成长为大神的”,他答:“就解问题嘛”。可见实践才是成长的本质。 第三、实践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

  • 重复性质的工作,譬如:政府办事人员、客户服务、运维工程师等,对于该类的工作实践,尽快地接触大量用户和问题,理解用户需求,能否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
  • 项目性质的工作,譬如:程序员、市场人员、人力资源等,这类工作只能在项目中锻炼自己,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争取加入重要、复杂和困难的项目,担任重要角色,不断提升自我。
  • 创新性质的工作,譬如:研发、战略设定等部门的工作,这类需要尽量多的尝试,然后用结果和原来的预期进行对比,发现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等。

第四、除了如上,还有两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 实现数量足够多,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序才能够实现质变。
  • 实践机会的质量足够高。

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合适的时间得到自己需要的实践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赢得更好的实践机会,也就需要自己主动去争取才行。

去哪里寻找实践的机会

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还不够,我们怎么去实践呢?一个大大的问号,下面就随我阅读作者的方法。 第一、不将成长寄托在刻意练习上 刻意练习固然好,但它是有限定条件的,如下:

  • 资源限制,对于有成熟训练方法的领域,支撑刻意练习需要花钱,甚至是大把的钱。
  • 动机限制,本质上说,刻意练习不是激励性的,不好玩,你要忍受无聊的重复,大部分是做不到的。
  • 努力限制,可以练习是很费精力的,只能持续有限的时间,无法长期坚持,同样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类似‘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这些词,其实是一种类似鸡汤的成功学,有人甚至反驳到,我睡了一万个小时,也没见自己成为睡觉专家。哈哈。一万小时定律其实是一种误传,在学术领域中,没有人明确的将一万小时训练作为一个定律提出来,包括西蒙和埃里克森都没有,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效果显著也局限于棋类、音乐、体育等具备明确步骤、方法、目标的领域。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该从刻意练习中借鉴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还是抓住大量的工作实践机会,解决的问题越多,其实我们练习的就足够多,真的没必要刻意。 第二、很多人被所谓的好工作耽误了 某985高校里面的两个同学,一个毕业去了大型央企,一个去了偏远地区当工人,30年后哪个发展更好呢?都不一定,而真实的例子是,去了大型央企的他由于人才济济而庸庸碌碌,去了偏远地区的他由于人才很少,很快被看重,最后混的相当不错。所以说,看似好的工作就真的会好么?真的不一定。 那什么样子的工作,才算是真好呢?其实就是那些能够给你足够多解决问题的机会的地方,给你适合你发展阶段的实践机会的单位。 第三、主动寻找有价值的机会 如果你所在单位不给你适合你发展的实践机会怎么办?现实社会中,伯乐很少,而千里马有千军万马,如何让千里马遇上伯乐呢?其实在单位里面,一个人要想混的好,真没必要在意脏活累活,因为那些有潜质的人,主动干了,也可以干的很漂亮,也只有这样不断的证明自己,才会有伯乐发现你,才会给你更重要的任务,是不是呢?我和别人聊天中,经常听到有人讲,只要给我月薪10万,我也那么干,永远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难道你赚别人的钱,不应该是先做到,才收钱么?你做一半,凭什么给你钱。给自己创造机会,掌握如下几个方面:

  • 内部争取机会,平时主动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让大家认可你。如果你总喜欢拒绝和绕开,那真正的机会永远都不会属于你。
  • 跳槽到机会多多的地方,一个选择的原则:去需求多的,去不稳定的,去无限可能的。甚至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对于大多人而言,可能跳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改变不了什么,不要把自己当回事,有不要不当回事。

真正的长进在干活后

第一、为什么活干的不少长进却不大 很多工作了8~10年的人,做了太多的项目,在面试中,一旦被问到你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等等问题是,就嘎然而止了,为什么呢?其实就是缺乏思考和总结,换个角度说,如何在面试中能给面试官好的答案呢,那就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价值,一般个人价值有三个层次,如图:

  • 第一层,解决问题,最基础的要求。
  • 第二层,提炼方法,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指导他人去完成。
  • 第三层,发现问题,能够主动发现非显性化的问题,并能够解决和优化。能否发现和规避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才是你要做的。

第二、总结提炼是所有成就的核心 事后回顾,是每个致力于有所成就的人必须掌握的方法,是成为专家的必经之路,很多人干活就是只是干活,不能从实践中抽象概念和理论,也就成不了顶尖的专家。所以说,干完活,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提炼,找到缺点和问题去填补,找到能改进的地方,这就类似于敏捷开发中的回顾会议,大家都在总结三个方面:

  • 哪些做的好的
  • 哪些做的不好的
  • 如何改进

第三、除了总结更需要提炼和提升 有些人也很喜欢总结,但为什么还是没有提升呢?真正的总结提炼核心是提炼和提升,这需要你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才能够真正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且这个过程也涉及学习的部分,反问自己,总结的东西一定对么?所以需要和别人的理论进行对比,确定合理性,是否可以更深层次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炼出真正的价值。我们如何培养这样的能力呢?

  • 意识,让自己不局限于完成任务,主动去提炼总结
  • 不断练习,自己试着去总结,然后跟别人的提炼做对比,分析自己差在哪里

基于作者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个人总结提炼无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 人的方面,老子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除了自我反思分析,现代人的大部分是跟人合作,所以对于人的方面的总结要设计他人。
  • 事的方面,分享事情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列出做得好的不好的,如何改进等。
  • 机制方面,就是所处的环境,实践中,你要提炼你所处环境的优劣势,为自己争取发挥最大空间。

总体来说,提炼总结大致需要五个步骤:

  • 回顾任务和项目目标
  • 评估最终结果
  • 分析原因,事情做成和未做成的原因,包括人、事、机制方面
  • 总结经验,提炼规则
  • 持续总结、提炼、验证、提升

实践清单

思维

任何领域的专家,除了在专业上的称职,还需要在实践和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面对简单问题时直击要害,面对复杂问题时,不急不躁,通过表现一步步深入本质,最终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成为专家的过程中,思维上的修炼包括以下三层: 第一、思维的基本活动 思维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将已有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认知活动。它是连接知识和实践的纽带,要想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前提就是必须要掌握思维中最基础的活动: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推理和判断等,这些是思维的基本功。 第二、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思维模式受文化影响较大,譬如东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当然也跟一个人的认知有关,认知影响甚至决定个体的思维模式。 第三、思维技术 思维技术指在解决具体生产和生活问题时产生出来的被验证、可重复使用的思维方法、框架和模型。譬如金字塔原理。 思维三个层次之间,思维技术是跟工作结合最紧密,是处理问题时会用到的手段和方法,而思维的基础活动使我们思考的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分析、综合能力、不知道比较和分类、欠缺概念能力等,你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思维技术,而思维模式则决定你看世界和问题的角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具有战略性。 对于思维有很多相关的内容,譬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思维的本质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高级阶段,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思维是一种大脑对于输入与大脑内既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处理的心智过程,所以思维是以已有知识的基础的,如果你没有相关知识,即便思维能力再强,也很难得出客观的结论。成为专家的过程,思维的各项活动都会涉及,但这些内容相关论述已经非常多,所以作者在本书中主要介绍了一下三种思维活动

第一、知识与思维的紧密结合

即知识体系和思维的碰撞,首先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然后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就体现了思维和知识的结合。

第二、用概念能力看透事物的本质

什么是概念呢?用程序员的话,其实就是类,类就是概念的统称,是一种概括和理解。概念可以促使记忆,因为它是被抽象出来的类,具有固定的表象,所以你才容易记得,如果是New出来的对象,你不可能每个都记得住。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人们在记忆时,按照概念形式进行比较容易记住,所谓的知识体系其实也是概念的关联,记忆高手与新手的区别是,新手脑袋里存储的是更多的表象和零散、片段的知识,而高手的脑袋里是更清爽的概念和观点。那么如何形成概念思维呢?

  • 静下心来去读经典的理论性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你才能知道哪些成熟的概念
  • 在实践中对概念有敏感性,遇到复杂问题时善于分类,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思考,不同纬度的事情能否归于更高一级的概念中
第三、分类能力让世界变简单

分类是讲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必经之路,你不懂得分类,就很难快速的解决复杂问题,哪怕解决了也可能是侥幸的。世界这么复杂,我们该如何分类好呢? 其实就两步:

  • 先确定分类的依据,标准。本质就是找共同性,一致性。
  • 在不同的依据或标准下找不同点。

所以说,分类的本质就是找共同点和不同点,它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方法和能力。那我们如何提高呢? 也是两步:

  • 积累某领域大量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程序性、情境性的知识。
  • 训练自己的概念能力,没有相关词汇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分类的,深刻的分类体系对应的是深刻的概念。

思维模式的修炼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会收到自己所处环境、文化、甚至技术发展的影响,而这种思维模式又指导我们的行动和语言。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大部分情绪其实并不是来自于事实,而是来自于思维模式。当杯子里只有半杯牛奶时,有的人认为这怎么只剩半杯,而有点的人会想还有半杯,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乐观的。这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吸收借鉴优秀的思维模式,摒弃错误甚至负面的思维。

第一、理性、建设性与成长思维

现在大多数人有个不好的习惯,一旦遇到自己搞不清楚的事物或者远超过自己认知和能力的现象,通常会懒得去研究,享受糊里糊涂的状态,从而失去了高贵的成长机会,这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缺失。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必须改变自己,养成自己的建设性思维,无论乐观还是悲观,至少成为一个有建设性思维的人,因为这样你才能影响身边的一切。 成长性的思维是你哪怕知道自己不擅长,知道自己不行,却依然努力,依然在进步。

第二、改变认知,提升格局

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结果,认知错误,结果一定会错,因为人的行动、努力和思考是受自己认知支配的。本质上来讲,不断提升个人认知能力,结果一定是正向的、积极的。

思维技术的修炼

说完思维模式,我们来谈思维技术,它是为了实现具体的思维目的,所利用的途径、手段、方法。也就是思维方法。思维技术是有使用范围的,所以也要灵活运用,不能什么方法论都拿来套。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什么样的思维技术呢?

第一、框架思维

区别于学习时的从下到上,框架思考是一种解决问题时,从上到下进行的思考方式,进行框架思考的前提是你头脑中积累了大量解决问题的框架模型,而沉淀出框架的过程则是从下到上,从点到面的。 如何借鉴别人的框架? 借鉴不只是CV,而是弄清楚它的前提条件,适合场景,也就是作者所谓的“情境知识”,只有搞定了情境,你才能如鱼得水,而不是刻舟求剑、生搬硬套。 如何训练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 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解决,系统的从上到下思考,确定自己是否有对应的框架,再者去咨询前辈和他人框架借鉴。其次,完事后深刻反思,进行抽象和提炼,从小套路开始,最后简历起框架,并能够在实践中去验证框架的合理性

第二、套路思维

套路,对,就是你想的那样,是被提前设计好的,如相声中的包袱,可以理解是套路的一种,套路产生依赖于知识、实践的多维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所以通常新手可能总结提炼出一些具体、可直接复用程度高的套路,而高手和专家能够产生抽象程度高但适用范围广的套路。 套路的价值

  • 效率
  • 指引和指导
  • 创新

套路的出现,对于我们工程师来说,一是能提升效率,因为有迹可循,有方可用。因为总结为套路,所以也对其他人产生了指引,让别人和你一样高效的工作,而谁能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套路化,谁就是创新。 套路的意识和能力

  • 相信你做的事情大部分已经有套路可循,找到可用的模型、框架、原则等展示出来,直接运用
  • 通过深刻思考提炼总结出套路,并用来指导工作

想要真正归纳出高水平的套路,需要你有广博的知识,对行业与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大量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概念能力,从而能够比较高的层次去俯瞰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同时结合用户需求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创造靠谱的套路。 超越套路 忘掉套路,不刻意而为之,让其成为你的习惯,那就超越了套路,已然成为你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高效运转,超越套路。

第三、用户思维

成为专家的路上,一方面是在专业上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实践、思考。另一方面,你也要考虑用户需求,为他们服务,理解他们的问题,这样你才有机会将你的知识、经验、见解和洞察转化成有价值的事情。

实践清单

品牌

人生商业模式中,就提到影响力杠杆,而影响力说的其实就是个人品牌,品牌是要拿个人作品说话的,古人有云“学会文武艺,貨卖帝王家”,现在的“能人”,即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要有“卖”的意识和能力,而不能一味的等待,进而蹉跎一生。 没有人有义务发现你,进而你要认识到,让别人认可你是你的责任。品牌的塑造不是你成为专家后才需要,而是你在成为专家的过程中就要有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你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你并认可你,你就没有机会成为项目的主导者,当你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你就不能继续锻炼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从而让自己成为专家。那么如何得到认可呢?策略有三

  • 礼貌、真诚,这是得到认可的前提条件
  • 有价值并让人知道,立足之根本
  • 用户思维,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

得到别人的认可后,更要靠作品说话,而这里说的作品是什么? 如作家的书,画家的画,歌手的歌,马云的阿里巴巴,你写的代码和文档等,要想将你的工作转化成作品,需要你对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抽象、提炼,同时也要学习他人的方法、案例、最佳实践,然后进行对比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够产出你的作品,否则就只是个人感触而已。

如何塑造个人专家品牌

现代社会,有很多品牌产品,他们存在的意义其实是降低人们选择的成本,因为品牌会让人信赖,放心。个人品牌也是如此,我们找工作也是让别人信赖、放心的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专家品牌呢?作者给我们列了一个专家品牌建立框架,如下: 上面框架中提到品牌目标中,展示就是赢得信任,那么如何正确的赢得信任呢?如下图中提到:

  • 诚实正直是人品问题,没有人愿意跟人品差的交往合作。
  • 目标动机是初心问题,如果你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点击率和稿费,那一定会对你的文章说到的内容和道理进行怀疑。
  • 个人能力是专业人士立足的根本。如果你诚实正直,动机没问题,但没有能力还是没有人信任你,而且信任你也没用。
  • 成果和绩效是个人的案例和作品。这些作品佐证了个人的能力,也证明了你的潜质。

成为一个能说会写的人

能否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基本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可以训练,那么如何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 训练思考能力并持之以恒
  • 积累表达的语料
  • 最重要的是提升你的专业能力

行动指南

书外总结

历时一个多月,利用周末时间读完该书,收获颇丰,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但该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且高效的学习,比如在什么阶段,我们应该更关注那些学习途径,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再拔高,就是不断地遍历自己,遍历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我相信没有人可以容易的达到专家水平,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成长和摸索,慢慢成长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读完整个书,让我联想到《底层逻辑》一本书中给的人生商业模型=能力✖️效率✖️杠杆,专家也是如此,都是先获得会学习的源能力,再加上方式方法提高效率, 最后加上杠杆,去提高个人品牌效应。所以你是不是已经掌握了专家的成长密码呢。那就随我一起加油,早晚有一天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 以上是个人在阅读了《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书后的摘录和部分总结,想要更全面的学习,还是需要大家去看下该书,因为每个人读书的习惯不同,我喜欢跳着看,所以还是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大体就是这样,希望你跟我一样在读完后有丰厚的收获。赞。